宏观

1、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有3000亿元逆回购和6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,无MLF到期。其中,11月25日将有1800亿元逆回购到期,26日将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。

2、海通证券姜超:在未来面对结构性通胀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,央行选择微幅下调政策利率,传递的信息是货币政策不会收紧而误伤经济,但同时也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大幅放松,没有所谓的降息周期。

3、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,来自我国企业的占34%,位居全球排行榜首位。截至今年9月,在5G关键技术领域,全球范围内已公开专利申请总量为7万多项。

4、央视新闻:近日,欧盟就出台了一项新规定,未来将要求所有新生产的机动车都安装上“呼吸式酒精探测仪”。新规要求,自2022年5月起,所有新生产的机动车都需要具备安装酒精测试仪的连接口。一旦驾驶员被车内酒精测试仪测出体内酒精含量超标,车辆引擎将无法启动。

期货

铅:上周五沪铅2001合约开于15525元/吨,盘初沪铅小幅上扬至15615元/吨,后围绕均线上方窄幅震荡,报收于15575元/吨,涨60元/吨,涨幅为0.39%,持仓量减少272手至79954手。沪铅录得小阳线,暂承压于五日均线位置,日内或考验15585元/吨位置。

锌:上周五沪锌2001合约开于17950元/吨,盘初沪锌小幅下探,后受制于伦锌影响,沪锌小幅拉升,探高至18110元/吨,跌25元/吨,跌幅为0.14%,持仓量减少6160手至243282手。沪锌录得小阳线,暂处于五日均线下方,布林轨下方,短期技术面暂无改善,短期或处于低位震荡趋势。

产业

库存:

1、CEO马斯克:电动皮卡车发布至今已收到约15万份订单。

现货锌:上周内锌价整体震荡向下运行,冶炼厂出货正常,上周锌价整体企稳运行,主流成交升贴水稳定在 100 元/吨, 下游因尚在消化库存整体采购偏少,贸易商间仅少量长单交投;上周下半周锌价下行幅度较大,贸易商挺价出货,主流成交升贴水在 130 元/吨至 150 元/吨左右,下游因绝对价偏低采购较为积极并有少量囤货,贸易商逢低收货交长单,交投氛围较偏好,上周内整体成交较上上周偏好,库存下降较为明显。

镀锌:需求来看,目前国内气温相对仍相对适宜,暖冬需求仍得以体现,包括近期价格上涨也刺激消费保持不错状态,室外工程项目需求明显;短期下游汽车和家电行业表现不温不火,部分同比降幅有所收窄。综合来看,短期消费需求属于刺激性类型,长期难以为继,不建议盲目拉涨。当然,大环境继续偏强为主, 在指导成本及后结算成本高企的情况下,预计涂镀市场或继续偏强整理。

氧化锌:上周原材料锌锭价格震荡下行,氧化锌暂未受其影响,主流市场报价较上周无太大变化。上周饲料级氧化锌方面,下游需求依旧冷清,非洲猪瘟自发现以来一直得不到根本性解决,大批养殖户锐减,饲料级别的氧化锌需求本年内恐难以提升;十月份轮胎厂限产已过,十一月份部分轮胎大厂预计实行提产计划,自山东地区进入采暖季以来,政府部门对于环保管控更加严格,一旦空气质量不达标,政府则下达限产通知,此举对于轮胎厂的提产计划无疑是雪上加霜,轮胎开工基本维持稳定,轮胎厂家随行就市,以按需采购为主。

锌合金:上周锌合金价格较上上周价格下降幅度较大,锌合金锭随锌锭跟跌。上周五锌锭社会库存下降,主要原因,一方面冶炼厂在锌价深跌后有惜售行为;另一方面下游逢低价拿货热情高涨尤以周四表现明显。全国锌合金订单整体表现一般。天津地区、山东地区下游镀锌市场出口转好,库存降低,整体终端消费有所恢复,华北地区热镀锌合金产量有所增加, 但是行业竞争较为激烈,加工利润下降。华北地区环保因素有所散去,采暖季又来临,天然气预期涨价,加工成本预计将提高,能否将加工成本传导至下游有待观察。

现货铅:上周周初沪铅主力换月后下跌幅度较大,冶炼厂到货依旧偏少,贸易商报价暂稳,下游合金厂以及焊锡逢低接货,但整体采购量有限,电池厂则偏向于采购再生厂提,原生散单依旧有价无市。周中沪铅跳水,录得年内新低 15390 元/吨,市场避险情绪上升,贸易商报价寥寥,下游蓄企逢低询价意愿较周初有所转好。周末,沪铅略有反弹,原生与再生价差当前价差计算在 100-225 元/吨,下游逢低询价接货,市场交投氛围尚可,升水成交较多。

再生铅:上周主流地区还原铅供应较前一周变化不大,低价货源稀少,炼企挺价意愿尚存,整体成交一般。周初,铅价反弹,还原铅报价跟涨,尤其北方地区最为明显,河北、江西、湖南等地区反映炼企遇涨出货积极性好转,成交不错;周中、周末,铅价区间内震荡,还原铅炼企出货意愿不强,河北地区反映货源供应一般,勉强满足生产所需;江西地区原料采购价有所上调,成交有所改善,但低价还原铅难采。

废电瓶:上周废电瓶回收价随铅价涨跌,据我的有色网调研,周一废电瓶回收均价上行,部分地区价格维稳,周二、周三市场上废电瓶回收价涨跌互现,但绝大多数地区价格维稳,周五废电瓶未随铅价大幅上调,企业根据自身库存和订货情况制定价格收货,成交整体有所起色。